文章目录
目前,淡水鱼养殖已经基本接近尾声,养殖朋友们纷纷准备拉网出鱼,在拉网过程中若操作不当,容易引起鱼类掉鳞、红身、脱粘等的发生,不仅影响鱼类卖相和成活率,造成经济损失,而且为留塘鱼的后续养殖埋下隐患。下面笔者将从捕捞的前、中、后三个阶段入手,梳理拉网出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
一、拉网前的准备工作
1、检查水质
拉网出鱼伴随池塘返底,易造成水变,故拉网前需要检测各项水质指标是否正常,主要包括溶氧、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。出鱼前1天用“碧水安”(1kg)解毒改底,合理投喂,少食多餐,由于过量投喂导致残饵的积累,败坏水质,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。还应该注意观察水体是否有浑浊的情况以及水中藻类的情况。若在养殖水体存在障碍的情况下进行拉网操作,易造成水质迅速恶化,引起鱼类缺氧、应激和中毒等不良反应。
2、检查鱼的健康状况
观察鱼的体质是否健壮,是否存在气泡病或感染其他疾病。若出现以上情况,表明鱼的抗应激能力差。拉网前3~5天要采取曝气和稳水的措施,避免此类障碍的发生,稳水用“藻安生III(15kg)”或者“肥水肽(15kg)+利菌多III(2kg)+活力碳(2.5kg)”。由于拉网、运输过程中鱼体易出现红身、掉鳞和脱粘等情况,严重时会造成鱼死亡。由此可见,在以上障碍未解决前,不建议冒险拉网,以免造成损鱼事故的发生。
3、增强体质
在经过“金九银十”这一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,养殖户为了使鱼长的更大、出鱼时间更早,就加大投喂量。由于鱼类长久处于超饱腹状态,肝脏负担加重,肝脏消化功能受损,使得鱼类体质变弱,这个时候如果受到拉网刺激,极易出现损鱼的情况,建议提前内服保健,增强鱼的体质,提高鱼抗应激能力。建议使用“营养快线”(500g)和“LY-生命素”(250g),每日一餐。
4、稳定水质
水清、水瘦和水浑的池塘可在拉网卖鱼前3~5天使用“藻安生III”(15kg)平衡有机肥,稳定水体,促进藻类生长繁殖,提高水体肥度的在此之时防控气泡病的发生。
5、提前停料
拉网前1~2天,提前停料降低鱼体代谢负担,由此提高抗应激能力。鱼饱食后耗氧量增大,在拉网时容易受惊逃窜,产生应激,引起死亡。由此可见,在拉网前1~2天应停料,不要为了提升鱼的体重而盲目投喂,否则可能得不偿失。在此之时开增氧机搅动水体,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,降低水体上下层温差,防止局部缺氧,降低应激源。
6、改善底质
由于刚经过投喂的高峰期,大量的饵料残渣和粪便沉积在池塘底部,通过发酵产生的氨氮、亚硝酸盐分布在池塘底部,经过拉网搅动,让池底的有毒物质、耗氧物质翻腾扩散于水体中,可能会引起鱼类中毒。由此可见,建议提前1天使用“福地安II”(1kg)氧化底泥,降解底质中氨氮、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,改善底质。
二、拉网当天抗应激
拉网当天全池泼洒“速解安”(1kg),等待10~15分钟后全池泼洒“激活II”(500g)以提高鱼类耐低氧能力和抗应激能力,有效降低拉网过程中鱼类因应激而出现缺氧、红身等。
三、拉网后的恢复稳定工作
1、注意增氧
拉网后,水体溶氧会迅速降低,再加上留存鱼活动加剧,耗氧量增大,极易出现缺氧浮头。由此可见,拉网后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。
2、解毒净水
由于拉网造成整个水体被搅动,池塘水体混浊,底层有害物质进入水体,建议拉网次日使用“碧水安”(5kg)+“底加氧”(1kg),快速络合、解毒,使水质清爽。
3、消毒杀菌
拉网过程中,鱼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擦伤等机械损伤,极易出现细菌性感染。由此可见,拉网后第二天要消毒杀菌,建议使用“疮口平”(500g)或“永乐碘”(500ml)进行消毒处理方式,促进伤口愈合,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感染,降低细菌性败血症、水霉病等疾病的发生。
4、内服抗菌药
拉网后3~5天,若鱼体出现掉鳞、烂身和红鳍等症状,建议根据药敏试验后果内服抗生素迅速遏制病情发展。
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和辛勤劳作,在这收获的最后一步,只需做好以上几点,便可有效规避不必要的损失,享受丰收的喜悦。
往期回顾
转载请注明来自粉色视频一样的软件,本文标题:《两个人免费视频观看高清直播,【鱼类专题】拉网出鱼操作管理要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