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再过半个月,寒假就要到了。孩子在家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变长,父母也在家休假,是亲子之间矛盾集中爆发的时间。
关于孩子吃饭、睡觉都抱着手机的障碍,常常成为家庭矛盾的“导火线”。父母们常常忧愁孩子玩手机上瘾,却不知孩子也并非时时都快乐。
游戏、短视频像“奶头乐”一样,孩子一边上瘾,一边懊悔着。怎么办呢?
你以为孩子打游戏、玩手机
真的很快乐吗?
假期里,父母看见孩子在游戏里拼杀,刷到短视频乐得呵呵笑,不禁怒从中来,展开一场手机争夺战。一些孩子因病休学,常常日复一日玩手机到凌晨,父母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。
孩子游戏、手机成瘾,难道他们真的就很快乐吗?
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不快乐的,那种快乐是极为短暂的,内心的焦虑痛苦才是绵长的。
美国CommonSense是一家致力于帮助孩子在媒体和技术领域成长的非营利组织,他们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,受访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,手机妨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,让自己无法睡觉,影响了自己的社交、学习,也经常用手机来逃避应尽的义务和负面情绪。
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是想改变的,可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大脑机制和成瘾行为,用了各种方式来自救,却也常常不被家长理解而躲回网络中,带着紧张、愧疚的复杂情绪接着玩,循环往复,无限内耗……
社会学上,有个“奶头乐理论”,意思是想要废掉一个人,就像喂婴儿奶嘴一样,时刻提供娱乐就行了,比如无需思考布局的游戏,几十秒的短视频。
沉迷“奶头乐”不只是孩子意志力的障碍,智能手机、游戏公司正在以无比隐秘的方式悄悄操纵着他们的时间、大脑和心理健康。
比如为了鼓励用户长时间使用,大部分APP都会精心设计诱导沉迷的细节,而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:
算法精密,可以照顾到孩子当时的感受;
内容短小精悍,适合在课间、吃饭时、回家路上、睡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觉前任何时候观看;
无限滚动,没有尽头,最大化争夺注意力;
无需搜索,不用思考,不给用户一丁点暂停的时间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短视频,别说是儿童和青少年,就连成年人有很多都难以抵挡诱惑,一刷刷几个小时也屡见不鲜。
短视频的算法能在数十秒内精准定位每个人的喜好,基于算法调整视频时长,恰好刺激了大脑内多巴胺奖赏通路,它让人们不断产生“再来一次”的期待,从而导致诱发成瘾行为,在反复的机械操作中僵住。
很多孩子会由于大脑被过度刺激而难以入睡,日夜颠倒,就更没有精力去做玩手机之外需要格外消耗能量的事情。
更可怕的是,如果一个人常年沉迷于“奶头乐”,关键的事情不想做,真正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想要做的事情被压抑、得不到环境的支援,即便是考上了大学,精神低迷,学不想学,玩不敢玩,所以只能沉迷低消耗的“奶头乐”,把自己玩“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废”掉,需要更大的代价与自制力完成自救。
一名27岁的男子在青少年时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色情,他说:“我在生活中错过了很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多事情——很多社交活动。现在我感受到了影响:结交新朋友,和人交谈。我感到我的交往不如我预期的那样顺利和流畅。我缺乏对世界(地理,政治等)的了解。我没有花时间进行对话或学习体育运动。我经常感觉自己像一个空洞的操作系统。”
网络文章《被奶头乐杀死的七年》|左右滑动查看
控制不住沉迷“奶头乐”
我们如何自救?
设定补偿机制,用行动代替后悔焦虑
不少人在长时间刷手机之后会产生懊恼的情绪,“我怎么又浪费了两个小时时间?”如果仅仅停留在情绪上,就是在喂养压力,不久后再次通过刷手机来摆脱痛苦,奖赏自己。
当下的行动,是有效解除刷手机循环的方法。比如每天设定一个半小时的“奶头乐”时间,如果今年晚上没有控制住自己,超出了预定时间,第二天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就要想办法补偿回来,比如第二天不再刷任何社交app,或是不打游戏,把今天浪费掉的时间补偿回来。
14岁的青少年奥斯卡和他的爸爸妈妈三人有一个家庭小群叫“每日陪伴”。这个小群三人每天要干两件事:一是要把当天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截一个图发到群里;二是把当天做的事情用语音或者文字描述一遍,语音不能低于60秒,最迟不能超过第二天中午的12点发,如果超过中午12点,就要罚红包。
比如,奥斯卡的手机使用时间是3小时,每天把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使用时长截图发到群里,如果超过了3小时,奥斯卡就会负上“时间债”。如何还债呢?比如通过运动、做家务、写拉面日记等等,他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来还时间债。
有一天,爸爸看到奥斯卡玩了十多个小时的手机,很惊讶,但也没有责备,只说你自己把时间债记上。
这种通过有效的行动来偿还浪费掉的时间的机制,促进削减玩手机的负罪感和压力,进而使大脑进入一个更健康的循环,不会因过多的压力再次投入“奶头乐”中。
精简手机信息,不被分散注意力
孩子们手机上的APP,以近乎「骚扰」的频率不停发送通知,分散注意力。那些游戏软件每天给孩子手机发送通知,促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使他们打开游戏,还有各种各样激励方式,使得孩子必须每天定时回来保持进度,与队友联络。
可以开启勿扰功能,关闭或删除不需要的运用通知,社交媒体只和固定的几个亲朋好友聊天,不理会游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戏APP的推送。(苹果手机可以广泛屏蔽所有的APP消息推送,安卓手机有待探索)以及晚上写作业的时候设为飞行模式,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拿出卧室。
学习的时候把要查的资料记起来,找一个时间点集中查阅,避免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被手机上的其他信息吸引注意力,不知不觉就过去了30分钟。
也有孩子发明了好玩的办法:“我给手机一个新的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设定:植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物。当我不碰它,它就会长大。”
一些APP,如番茄时间,也会通过锁定屏幕、时间管理的方式帮助使用者来远离手机,甚至还有“手机监狱”这种物理手段,但是往往收效甚微。由于人可以完全控制外物,却很难控制自己,这需要强大的认知和自制。
手机定时监狱/密码锁监狱
没收手机、砸烂手机,毫无用处!
有的父母或许会说,“有必要这么麻烦吗?我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直接把他的手机没收不就得了,没有手机,看他还怎么玩!”
一旦孩子拥有了一部手机,或者对手机产生兴趣和使用习惯,这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种强制管控的手段就毫无用处,只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,让他们更加逃到网络世界里去。毕竟现在要得到一部新手机太容易了。
一个青少年说:“父母每次试图限制我用手机时,反而激起了我的逆反心,我不愿意让他们拿走,所以用得更多了。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太长,主动限制自己,结果好了很多。”
在现实世界中拥有更多的独立性、自由玩耍和责任感
孩子沉迷“奶头乐”仅仅只是一个障碍表象,深层根本原因是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缺少玩耍的时间,被父母严密监管,在应该探索自主生活的时候受到了限制。而一些消极的成长体验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大脑,使得他们更容易通过成瘾行为来缓解压力。
由此可见,赋予自己的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,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获得积极体验和正向反馈,不去打压、批评、给孩子制造障碍,才能帮助孩子防沉迷。
如果父母没有用真实世界的经历,来取代屏幕时间,包括与朋友的互动和独立活动,那么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只会让孩子感到被剥夺。
当然父母自己也要做到少玩手机,多投入真实生活的河流。
主编/屈华
执行主编/言心
撰文/松松
视觉/日敦社设计
转载请注明来自粉色视频一样的软件,本文标题:《午夜男欢女爱免费视频, 葫芦娃黄色葫芦里不卖药》